我們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,經常會關注顯示器尺寸、面板類型、屏幕比例、分辨率、接口等參數,不過對于游戲玩家更在意的是刷新率與響應時間等參數。關于刷新率知識已經科普了多次,相信不少玩家對刷新率參數有所了解。那么顯示器響應時間是什么意思?顯示器響應時間5ms和1ms有什么差別?針對這兩個問題,下面維辰思便攜顯示器廠家來科普一下。
關于顯示器響應時間,目前的顯示器所標注的響應時間基本都是灰階響應時間(GTG(Grey To Grey))。目前響應速度最快的電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都是在1ms,主流電競顯示器響應時間在2ms-5ms之間,基本足夠使用了。而其實目前已經有發燒級OLED顯示器,響應時間達到了0.1ms。
顯示器響應時間是什么意思?
顯示器響應時間一般以毫秒(ms)為單位,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,液晶顆粒由暗轉亮或者是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,分別是“上升時間”和“下降時間”兩個部份,而通常談到的響應時間是指兩者之和。響應時間越短,那么移動的畫面就不會出現拖影現象,畫面的清晰度的精度就越高。
顯示器響應時間知識
顯示器響應時間5ms和1ms有什么差別?
高速場景中,低于8ms的顯示器我們的眼睛已經感覺不出來2ms、5ms、6ms和8ms的差距,而且拖影是絕對存在的。對于FPS之類電競游戲玩家來說,響應時間還是十分重要的,響應時間的長短可以影響顯示器畫面變換的過程是否干凈利落脆,能夠杜絕拖尾,提高動態畫面的反應速度和流暢性,因此無疑是顯示器灰階響應時間越小越好。
我們來看看在某款游戲中急速轉換視角,能夠發現在1ms與2ms響應時間相比,2ms響應時間的顯示器拖影都快成實相了,別說5ms響應時間了。
144Hz刷新率1ms響應速度
144Hz刷新率2ms響應速度
對于顯示器響應時間理論上來說:
5毫秒=1/0.005=每秒鐘顯示200幀畫面;
4毫秒=1/0.004=每秒鐘顯示250幀畫面;
2毫秒=1/0.002=每秒鐘顯示500幀畫面;
1毫秒=1/0.001=每秒鐘顯示1000幀畫面;
不過我們知道,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,實際上顯示器幀數還需要根據顯示器刷新率的上限來決定的。